>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区印象 > 新区规划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时间:2017-02-21 15:25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理委 字号:[ ]

一、规划范围
  瓯江口新区位处温州东部瓯江口入海口地区优势,紧邻温州沿海经济发展带,东望状元岙大小门岛港口等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交通设施;西南近邻永强空港,沈海高速复线以及S1/S2号轻轨线穿越本地区,成为建立推动温州产业升级的重要地区,已成为温州东进战略的主战场。瓯江口新区一期作为东进战略的先导区域,具有先期建设的重大责任。
  规划范围:经七路、北围堤、东围堤、南围堤围合而成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4.7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
  三、发展目标
  服务于温州沿海产业带,以空港科讯服务业、新兴战略产业为主要产业导向,以快速交通为连接,绿色
  交通为引导,以低碳环保为理念,幸福宜居为目标的滨海新区。
  四、功能定位
  依托空港临近地区区位优势,构建以临空金融、科讯服务、教育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导向的温州市现代服务中心;同时建立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为辅的造业基地;以海洋文化、岛屿文化、现代文化为文化聚集的先进文化地区;以低碳、生态、宜居、幸福为公共生活理念的海上人居环境新区。
  五、发展策略
  产城融合策略;混合开发策略;精明交通策略;低碳经济策略。
  六、规划规模
  1、用地规模与建设规模
  至2020年,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1254.4公顷,非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18.1公顷。总建设量约为1400万平方米。
  2、人口规模:至2020年,规划区居住人口约16.1万人,就业人口规模约13.4万人。
  七、开发控制
  本规划采用“管理单元-街坊-地块”三级编码。共划分4个管理单元,39个街坊,394个地块。
  瓯江口新区一期内控制指标应符合《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规划地块控制指标按控制类型分为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
  1.强制性指标为在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的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配套设施、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停车泊位、禁开口路段等。
  2.引导性指标为在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参照执行的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建筑风格、标识物等。
  八、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三轴+四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三轴:以水廊道为主的城市发展主轴、科讯服务发展次轴、科讯商务发展次轴。
  四区:科讯服务核心区、科讯中央商务区、产业配套区、产业科研区。
  九、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以强化枢纽,增进连接;客货分离,组团发展;公交引导,绿色出行三原则,形成“两纵两横”交通结构为基础,结合本片区建设特点,完善路网规划与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突出绿色交通理念,优先发展环保交通,从而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型现代绿色交通体系。
  严格按照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有效控制各类用地规模。规划以节约用地为原则,确保土地有效使用,以满足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十、公共服务设施
  本规划按可容纳居住人口规模16.1万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街道社区级与基层社区级(依据《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划分为三级。
  十一、绿地系统规划
  本规划采取绿地与水网结合的方式,在适当范围内设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与广场用地,以保证生态廊道串联。结合滨河绿带形成生态绿化廊道等线状绿地,同时设置社区公园等点状绿地,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绿地总用地面积212.3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48%,人均绿地面积13.19平方米。
  十二、城市设计
  1.设计原则
  创造滨水城市空间特征形象;塑造(对内)海湾开放区域特征风貌;形成不同特征的风貌分区。
  2.设计目标
  确立以海洋为背景,滨海建设环境为要素的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依托水网、路网组织开放空间,丰富空间环境,营造高品质空间;打造与多种功能相结合的高度分区,形成易识别的特色城市天际线轮廓线;内部河网与街道网格划分街坊肌理,连续的、人性尺度的街道空间体现城市活力;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重要节点,设计功能复合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
  3.总体空间形态
  本区作为温州市门户,以展示海上科讯服务中心、滨海绿色家园形象。规划以滨水为主题、以绿色交通、幸福生活为理念,通过蓝色滨水网络与绿色开放空间组织本区的总体空间形态,构成对城市功能的渗透,突出滨水城市的独特个性。
  4.开放空间组织
  依托水网建立绿色生态格局,结合绿地与居民生活需求设置滨水开放空间。设置河岸绿化带,辟筑滨河绿带与慢行空间,增进亲水性;联结城市绿化系统,加强景观的融合性。以道路网为联结,串联片区内的绿地、广场与公园,通过路面、精细化的植被配置、精致的环境小品、街道家具丰富开放空间环境。
  5.天际线控制
  天际线和道路绿化带景观应重点控制整体性、连续性与韵律感。强调天际线的有序变化,宜在建筑尺度、材料、色彩等方面适度协调统一,形成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建筑界面。
  6.界面控制
  1)交通干道界面
  规划滨水北路、滨水南路、跨海一路的建筑界面宜采用较大尺度的立面设计、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适宜于远距离、车行速度观赏的远景视觉效果。
  2)商业建筑界面
  宜采用人性化的尺度,强化街道商业空间氛围,通过使用绿色建筑材质,立面商业广告设置,夜景灯光照明等设计体现商业风貌。
  3)滨河建筑界面
  滨河建筑界面宜采用退台处理,增强河道景观的通透感,通过建筑屋顶形式、适宜的滨水建筑色彩突显滨河建筑风貌。建议河道两侧连续建筑界面宽度不大于75米,临河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
  4)生活性街道界面
  宜采用步行街道空间尺度,体现亲切感和丰富性,促进公共轴线的延伸,形成连接主要公共开放空间节点的纽带,适宜近距离、以人行的速度进行观赏的街道界面。
  7.空间节点与视线通廊
  本规划包含交通景观节点、公建景观节点、绿化景观节点等。交通景观节点:位于科讯中央商务区,依托交通换乘枢纽建立以商务办公、商业为主的多维度空间节点,形成新区一期具有标志性的空间;位于科讯商业服务核心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组织建筑空间。公建景观节点:包括科研教育区、片区运动场地、轨道检修站上盖物业等。绿化景观节点包括城市公园、滨水廊道、社区开放空间等重要的开放空间。标志性建筑
  以湾区科讯中央商务区为主要地区。
  规划滨水北路水廊道、跨海一路两条重要的景观视线通廊,同时控制廊道两侧建筑高度,以保证视觉通廊的通畅。
  8.建筑风格与建筑色彩
  本规划以现代风格为主,其中科技中央商务区体现时尚前卫的建筑风。
  建筑色彩以白、灰色为主旋律色。行政及商务办公建筑的色彩以朴实、稳重的浅灰色为主,不宜大面积地使用黑色或较深的色彩,也不宜使用过多暖色调;产业及科研建筑以淡雅的色彩为主,局部点缀暖色调;商业街区色调以“暖”色为主,体现活泼、热闹的气氛;居住建筑宜运用淡雅的色彩;地标、文体建筑色彩宜充分体现新区特色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