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规定,4月15日起浙江正式进入汛期。综合研判,今年全省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防汛防台抗旱形势比较严峻。
据气象部门监测,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海经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4℃,降水总量偏少37%。预计今年汛期总体雨量略偏多,气象灾害偏重,强对流天气频发,盛夏高温热浪加剧,将有3~5个台风影响海经区,其中1~2个将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严峻挑战,海经区立足“防汛、抗险、救灾”总基调,提前部署、周密谋划,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防汛防台安全网。
今年以来,海经区聚焦省、市防汛工作重点,印发《海经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围绕5大领域28项任务,压实单位责任,对标对表抓好工作落实。通过迭代升级“1833”联合指挥体系,全方位细化防汛防台、短临强降雨预警叫应流程、值班会商等工作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动态调整公布区防指成员单位,并严格落实防汛包保责任制。目前海经区已明确128名防汛责任人并发放责任告知单,实现“责任到人”。同时完成2个街道指挥要素图和9个村级防汛形势图编制,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防汛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是备汛关键。海经区聚焦建设施工、海塘堤坝、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海上船舶与旅游安全、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交通运输等六大领域,常态化开展“地毯式”排查,优化防汛“八张风险清单”,严格落实“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排查无遗漏、无死角、无盲区。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一轮防汛备汛大检查,累计出动599人次,检查441处点位,发现的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围绕“全区建筑项目数量多,建筑工人基数大、流动性强,灵昆范围老旧房、农田看护房分布散”的特点,海经区创新打造“避灾安置海经品牌”。政校合作,盘活资源,共建避灾安置点。据统计,全区9所学校纳入安置点名单,总面积超2.6万平方米,可安置8000余人。定期摸排,掌握底数,全量纳管转移人群。截至目前,全区在建工地50余处、建筑工人5900余名,老旧房、农田看护房内人员100余人,均纳入转移管理范围。统筹力量,精细服务,擦亮海经名片。据了解,避灾安置点由海经区管委会统一调配,战时组建现场工作组,完善转移方案,购买第三方保安保洁服务,管委会内设部门、公安、属地街道共同参与现场管理,分点包干,确保转移有序、帮扶到位,传递防汛防台“服务温度”。
防汛应急演练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海经区正以万全准备应对汛期“大考”,从责任压实到预案完善,从隐患整治到避灾保障,全方位织密汛期安全网,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高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