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区要闻
温州日报丨深谋大战略 海上起新城
时间:2023-09-11 10:0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理委 字号:[ ]

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 在循迹溯源中走向未来——思想决定事业格局,战略引领发展未来。20年来,宏大战略、思想伟力,推进温州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带动温州各个领域精彩蝶变。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温州日报聚焦近20年的史志记载,寻找极具温州辨识度的“八八战略”在温州实践的亮点、举措、成效故事线索,通过对亲历者、实践者、见证者的采访,循迹溯源挖掘背后故事,来展示“八八战略”温州实践成果,深刻领悟“八八战略”带来的理论价值和精神伟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存史立言,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全景图.jpg


史志循迹:

2003年5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温州半岛工程现场。2006年4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半岛工程正式通车时专门发来贺电,向温州提出了“建设大港口、大产业、大都市”的指示要求。同年6月1日,习近平同志来到瓯江口实地调研听取现场汇报。

车辆行驶在宽敞的大道上,大路边绿荫叠翠;不远处,是一排排整洁大气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和一幢幢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这里是瓯江汇入东海的“瓯江口”,现在名叫“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简称“海经区”)。


海经区现景.jpg


对于瓯江口的巨变,目前就职于海经区管委会下属国企的姜枫很有感触。

2003年,20岁出头的姜枫,在当时的“半岛工程指挥部”上班。从龙湾老家到位于洞头岛上的“半岛工程指挥部”,他要先坐车到市区的望江路码头,然后坐渡轮到洞头,上岛后再坐小车到单位,一路颠簸。运气好,半天能到;运气不好,遇到渡轮停运,只能望洋兴叹,或无法准时上班,或滞留难归。

瓯江口“沧海桑田”的变迁,得益于“温州半岛工程”的开发建设。2006年4月29日,连接灵昆岛与洞头的温州半岛工程建成通车。这条长14多公里的跨海大桥的贯通,标志着百岛洞头结束了千百年出行无陆路交通的历史,也拉开了温州开发瓯江口的大幕,温州自此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


半岛工程.jpg

温州半岛工程灵霓北堤正式建成通车


而如今,在交通方面,洞头已与温州市区连为一体。甬台温复线灵昆段,S1与S2线在灵昆交会,228国道、325省道、211省道洞头段相继开工建设,实现了国道、高速、轻轨“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海经区作为洞头与温州市区之间的连接点,则更具通衢之便。


S1、S2并行.jpg

8月26日,S2线开通。S1线、S2线在灵昆并行


海经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黄阳栩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调研海经区20周年,海经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调研、一次贺信”精神,聚焦聚力招大引强、工业提升、改革创新、都市建设,只争朝夕、拼搏进取,加快打造产业新城、活力新城、品质新城,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温州实践中贡献更多海经区力量。